北京时间:
 喀土穆时间:
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署名文章《紧抓 “一带一路”机遇,共谱中苏合作新篇》
2020-11-03 18:46

  2020年11月3日,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署名文章《紧抓 “一带一路”机遇,共谱中苏合作新篇》。全文如下:

  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篇章,位于苏丹的萨瓦金港成为中国古商队通往非洲东北部的集结点,将苏丹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今天,中国与苏丹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关口,一脉相承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连接中苏的新纽带,引领中苏合作迈向新征程。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已完成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苏丹是最早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之一,中苏合作长期是中非合作的标杆,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苏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各领域务实合作稳中向好。两国领导人频繁互动,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持续拓展,全产业链合作成效显著;医疗援助薪火相传,卫生合作亮点纷呈;人文交流持续不断,两国人民更加亲密。

  作为苏丹的“铁杆”朋友,中国始终坚持立己达人,以义为先,将“一带一路”倡议同苏丹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谋求互利共赢。2019年,苏丹历经30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正在经历政治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世纪疫情和百年洪灾进一步加剧了过渡政权的执政困难。沧桑巨变后谋求转型的苏丹人民渴望中国再次伸出援手,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授人以渔,通过“一带一路”帮助苏丹提高内生动力,绘好新时期中苏合作“工笔画”。

  “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打造以资源合作为中心,基建和卫生合作为两翼,农业、矿业和港口经济为支撑的“两翼齐飞、三轮驱动”的合作新模式,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发展之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惠及苏丹百姓。

  --发挥资源优势,健全三大产业链。苏丹自然资源丰富,能矿和农牧业是两大支柱产业。中国愿通过务实合作,进一步升级石油“黑色产业链”、延伸棉花“白色产业链”、打造畜牧“绿色产业链”,将三大产业链的完善作为提升苏丹经济内生动力的引擎。

  --聚焦设施短板,推动基建合作。继续积极参与苏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喀土穆新国际机场和卫星导航等重点项目,深化卫生教育“软基建”、信息技术“新基建”、交通运输“硬基建”等领域合作,推动中苏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方向快速发展。中国愿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理念,通过实时导航和灾害预警等服务,帮助苏丹提高农牧业产量和质量,实现“智慧农业”、“智慧放牧”,助力苏丹实现经济转型和现代化。

  --深耕“3+3”模式,擦亮卫生合作 “金字招牌”。经过此次抗疫合作,中苏卫生合作已逐渐从传统的临床医疗援助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转型。未来,中国将深化两国卫生领域的合作,重点用好“三大机制”,就是要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提出的全球抗疫合作倡议、加强两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健康卫生行动计划、深化双边医疗合作;深耕“三大领域”,就是要加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建设和医疗基建合作,助力苏丹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抗风险能力。

  --深挖海河港潜力,打造临海临河经济。苏丹港、萨瓦金港两大港口向西辐射多个内陆国家,是非洲腹地重要出海口,尼罗河更是淡水资源宝库和航运动脉。中国将推动苏丹港合作开发协议的落实,支持红海经济特区建设,开发尼罗河航运和旅游资源,建设红海货运集散中心。

  “一带一路”,波涛共挽。曾经,丝绸之路商旅不断,使者相望;今日,“一带一路”中苏同心,踏浪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愿与苏丹沿着“一带一路”的康庄大道携手共进,共建更紧密的中苏命运共同体,推动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丹共和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
地 址:喀土穆AL-MANSHIA区 多哈街 信 箱:P.O. BOX 1425,KHARTOUM, SUDAN<>
电 话:00249-1-83272730 传 真:00249-1-83271138
邮箱:chinaemb_sd@mf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