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王雨田是首批从部队选送到新成立的外交部干部,在外交部工作了27年(1950年-1977年),其中的经历与故事很精彩。但随着时间流淌,许多记忆开始模糊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将那些记忆中的往事记录下来,一是表达怀念之情,二是为历史留下印痕。
父亲在外事活动中总是仪表整洁、衣着得体。时而肃容满面,时而又笑容可掬;时而严词厉言,时而又谈笑风生。让人从外表一看,便知道是一个有素养的外交官。父亲知识渊博,谈古论今、旁征博引,让听者胜似读书;父亲口才颇佳,有条不紊、逻辑性强,如整理成文是一篇不用修改的文章;父亲应变力强,处世不惊、沉着冷静,常常能用智慧去化解风险。
王雨田(1914-1977)
(照片王民伟提供)
在父亲的外交生涯中,以在非洲的工作时间为最长,前后去过3个非洲国家任大使,曾经出任过中国驻苏丹、肯尼亚、刚果(布)大使。1964年周总理访问非洲14国时,父亲时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全程陪同访问非洲各国。
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14国回来,毛泽东主席到首都机场迎接。毛主席与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王雨田(右1)。(王民伟提供照片)
从政治、生活、气候等方面,非洲国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要相差甚远。对工作岗位父亲从不挑肥拣瘦,不攀比,不讲条件,组织上安排去什么地方工作,就在那里尽心尽责地工作。父亲在非洲工作,严格执行政策,防止大国沙文主义,不以穷而嫌之,不以苦而避之。尊敬对方,尊重习俗,平等相处,礼貌待人。
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14国回来,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到首都机场迎接。王雨田(下图右7)。
讲述一些小故事,展示父亲在非洲时期对工作、对生活的爱之所在,只有了解了这种爱才能懂得父亲的无私奉献。
苏丹Sudan
01苏丹的酷热煎熬
父亲王雨田于1959年至1962年出使苏丹,是首任中国大使。在一般人眼中,到那个炎热、干燥、荒漠的国度里当大使,是一份“苦差事”。但父亲克服困难、坚持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苏丹国土面积是非洲第三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十六大国。地处撒哈拉大沙漠东端,是有着“热带大陆”、“干旱大陆”之称的非洲国家。
在苏丹每年有两个酷热难熬的夏季。天文学家解释说:“从地理位置上看,苏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一年中,太阳有两次路过苏丹上空,一次是太阳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时,一次是从南回归线返回北回归线。”
这让我想起古代“后羿射日”的历史寓言故事: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日夜放射的光芒和散发的热量,让人们陷入酷热的煎熬之中,使大地上的植物枯萎、江河断流。幸好有个名叫后羿的人力大无比,决心为民除害射掉了九个太阳,从此人们才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撒哈拉大沙漠
但是老天并不公平,地球上有的人过着极度寒冷的日子,有的却过着极度酷热的日子,相差之大令人咂舌。苏丹就是属于酷热的国家。一提起苏丹,马上就会想起那一年到头烈日当头的酷热,那一望无际、没有人烟的沙漠,自然而然地就会头皮发麻、口干舌燥。
02世界火炉的“烤”验
有一年父母亲回国休假,我问他们在苏丹热吗?他们说很热。我又问能热到什么程度?于是父母就给我讲述了他们在苏丹时的生活。
苏丹首都是喀土穆,是著名的“世界大火炉”,夏天气温高可达50度,地表最高温度可达到摄氏70度。一般的温度表放在日光下,水银柱会冲到顶头。由于处在沙漠地带,种植的树不太好成活。外出活动时,汽车找不到树荫停车,只能在阳光下曝晒。坐在车里边,要是手碰到车门或其他硬物上,马上就会产生静电,好像触电一样。司机必须要带上手套,不然方向盘或门把就能把手烫红或起泡。
至于像抓一把茶叶放进灌满凉水的军用水壶,在沙漠上随便扒个坑把壶放进去,几分钟后喝口滚烫的开水泡茶不成问题。把鸡蛋放在沙子里,就能吃上熟鸡蛋的传说也并不离谱。在中国的沙漠中就是常有的事情,更何况是在世界酷热之最的地方了。
苏丹的民居
由于天气太热,喀土穆一般的居民一年有7个